品读雅舍小品
壹
物外之物
梁实秋的视角不单纯通过解剖社会与人性细节来展示人生百态,他的感知、他的广博、他的情趣,已经渗透到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动物身上。
梁实秋喜欢猫。在台北的那只叫“小花子”的野猫,倾注了他的牵挂和怜惜。在小花子被人敲断了牙,剪断了舌,遭受狠毒摧残后,他没有遗弃它,而是愈加关爱,让“小花子”成为家庭的一员,连流浪的“子”字都去掉,昵称为“小花”。小花之外,梁实秋家里还有“白猫王子”和“黑猫王子”,白猫王子五岁、六岁和七岁的时候,梁实秋都不惜笔墨,记载它的点点滴滴,猫的孤独、灵性、优雅、尊严,以及与自己同室共生,相濡以沫,都跃然纸上。让人刻骨铭心的是,《猫的故事》里,那只被铁丝扣住悬空挂着的瘦猫,释放后被厨师系上空罐头狂奔,深夜冒着危险回到书房,本来连文弱的梁实秋都气氛之极,准备“施以重典”,可是当看到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嗷嗷待哺的小猫在喂奶时,我想所有人的心灵都震颤了,梁实秋赞道:“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!”
结局仍然牵动人心:“猫的秘密被我发现,感觉安全受了威胁,一夜的功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,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。”
贰
物外之物
梁实秋爱鸟。他鄙视那些将鸟困在笼子里的人们,把自己的悠闲建立在鸟的苦闷之上。他欣赏鸟的千啭百回的美丽音泽,“那一片声音是清脆的,是嘹亮的,有的一声长叫,包括着六七个音阶,有的只是一个声音,圆润而不觉其单调,有时是独奏,有时是合唱,简直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”。他欣赏鸟的优雅玲珑的身姿,认为“世界上的生物,没有比鸟更俊俏的。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,在枝头跳跃,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,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,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,有的是飞起来的时候才闪露一下斑烂的花彩。几乎没有例外的,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,细瘦而不干瘪,丰腴而不臃肿,真是减一分则太瘦,增一分则太肥”。他为鸟在恶劣环境里的贫困和苦难悲哀,记载哈代诗里一只小鸟畏缩在寒枝的梢头,啄食一颗残余的僵冻的果儿,禁不住那料峭的寒风,栽倒地上死了,滚成一个雪团!以及自己在东北看见的那只麻雀,“啄食一块干枯的叶子……羽毛特别的长,而且是膨松戟张着的,像是披着一件蓑衣,立刻使人联想到那垃圾堆上的大群褴褛而臃肿的人。”
梁实秋已经不是在欣赏或者同情鸟,他似乎更多地将情感寄托到与鸟同样美丽、同样悲情的人类。
叁
梁实秋对狗的感情比较复杂。重庆时负责“洒扫应对”的那只脑满肠肥的大狗,因颇具攻击性而令人生厌,比狗更加讨厌的是狗主人,这样的主人一是幸灾乐祸,以别人的狼狈换取自己的快乐:“主人对我并不解救,看着我的狼狈而哄然噱笑,泛起一种得意之色,面带着笑容对狗嗔骂几声:‘小花!你昏了?连×先生你都不认识了!’”二是仗势欺人,有狗仗人势的,也就有人仗狗势的。三是狗眼看人,“不过就大体论,狗的眼力总是和他的主人差不了多少。”合理的逻辑顺序是,因为狗眼看人,所以才敢仗势欺人。
外
之
物
梁实秋笔下的猪,形象不佳,描述之贴切却无与伦比。看看:“猪没有什么模样儿,笨拙臃肿,漆黑一团。四川猪是白的,但是也并不俊俏,像是遍体白癫疯……只看看它那个嘴巴尽管有些近于帝王之相,究竟占面部面积过多,作为武器固未尝不可,作为五官之一就嫌不称。它那两扇鼓动生风的耳轮,细细的两根脚杆,辫子似的一条尾巴,陷在肉坑里的一对小眼,和那快擦着地的膨亨大腹,相形之下,全不成比例。”作为读者,将现实的猪与梁实秋笔下的猪两相对照,不由得叹服。可是,梁实秋并没有就此作罢,他接着说:“它的举止动作也全没有一点风度。它睡起来是四脚直挺,倒头便睡,而且很快的就鼾声雷动,那鼾声是咯嗒噜苏的,很少悦耳的成分。一旦睡着,天大的事休想能惊醒它,打它一棒它能翻过身再睡,除非是一桶猪食哗喇一声倒在食槽里。这时节它会连爬带滚的争先恐后的奔向食槽,随吃随挤,随咽随咂,嚼菜根则嘎嘎作响,吸豆渣则呼呼有声,吃得嘴脸狼籍……它走路的时候,踯躅蹒跚,活泼的时候,盲目的乱窜,没有一点规矩。”即使这样,梁实秋也没有否定猪的“好人缘”,羡慕它的庸福和闲暇,一生养尊处优,除了最后不得善终好像是不无遗憾。梁实秋对“家”字的拆解更加形象合理:“猪在圈里的工作,主要的是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,此外便没有什么……吃了睡,睡了吃,毫无顾忌,便当无比。这不活像一个家么?”顺理成章地把猪和人连到一起了。
肆
梁实秋同情台北公园里的骆驼,认为它扮演的是悲剧的角色,因为不适应亚热带环境,衰败而落魄,全无“沙漠之舟”的雄姿。故乡北京的骆驼担负运输的任务,温驯且忠厚,一如无数处在社会底层为了粗劣生活奔波劳碌的人们。随着现代运输业的兴起,骆驼的用武之地不断萎缩,自己又不具备野外繁殖谋生的能力,所以,梁实秋担忧,“等到为人类服务的机会完全消失的时候,我不知道它将如何繁衍下去。”
令梁实秋慨叹和不平的是,像这样忍辱负重的动物正在从地面上消逝,而善伺人意的哈巴狗大行其道!这完全是社会不公平的又一个版本。在地球几十亿年的进化中,在人类千百万年的演变中,有多少这样忍辱负重的生命样本,不知不觉地消失?真正受到上帝眷顾和宠爱的,到底是谁?
伍
通读《雅舍小品》,静思梁实秋在物质困窘与繁华中解析人世百态。如果说鲁迅的风格是“匕首投枪”,揭示丑陋,痛斥腐朽,唤醒麻木。那么,被我们曾经鄙视、唾弃甚至打入另册的梁实秋及其作品,则让我们感受人性的温情,生活的丰富,世界的美好。中国人,经历百年摔打和摸索,付出无数生命和鲜血的代价,方才醒悟到“和谐”的珍贵,方才领略在刀光剑影、血雨腥风之外,自有一片更加开阔的天空。而这,也许是梁实秋当初希冀而无法看到的。我想,这应该是对梁实秋以及他的同行者的告慰。
物外
之物
全文结束,非常感谢大家的阅读,请多提批评意见!
• END •
文&编辑 | 王淼
图片 | 网络
穹宇之水
一起分享世界的点滴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洼县打印机价格交流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