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多方求证获悉,曾经被誉为“80后创业标杆人物”的创业者茅侃侃于近日离世,终年34岁。
一位少年短暂但丰富的创业人生,到这里画上了句号。
据可靠消息确认,茅侃侃于昨天在家中开煤气,家人发现时已离世,未留下遗书。他的微信朋友圈定格在了2018年1月23日:“嗯,我爱你不后悔,也尊重故事的结尾”。
见过茅侃侃本人,或是看过他访谈视频的人们,应该都无法相信,一个看起来乐观随性的大男孩,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35岁的生命。
从年少成名到跌入谷底
他是80后里最早的一批创业者。
12年前,23岁的茅侃侃、高燃(视频网站MySee的创始人,2015年创立风云天使基金)、李想(泡泡网创始人,后创立汽车之家并成功上市)、戴志康(康盛创想的创始人)共同作为80后的创业明星一同登上企业家杂志的封面,走上央视,以往能登上《中国企业家》杂志的不是柳传志就是马云,不是商业大佬,很难在封面上占有一席之地。
但生于1983的茅侃侃,以青涩不羁的表情,和现在看来有点夸张土气的穿着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重重的一笔。彼时,80后创业者还不为主流文化接纳和认可,但他身上带着颠覆者的光环,激励了一代创业者。
2004年正式创业,担任MaJoy总裁的茅侃侃在创立了Majoy之后,先后做了移动医疗领域的APP以及提供实时路况信息APP“哪儿堵”;2013年,茅侃侃加入GTV,担任副总裁,踏入电竞圈;2015年9月,茅侃侃与上市公司万家文化成立合资公司万家电竞,并出任CEO。
2015年成立的万家电竞由万家文化出资460万元,认购46%股份;茅侃侃出资340万元,认购34%股权。
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,在一开始的风光无限之后,近些年茅侃侃在大众视野中已接近销声匿迹,因此电竞也成了茅侃侃迫切想要抓住的机会。
然而,命运是残酷的。电竞行业在近两年蓬勃发展,成为“体育圈”为数不多的好项目,但茅侃侃却没能借助电竞来翻身。
在那个微博微信尚不存在、天涯等BBS盛行的时代,年轻创业者和投资人还如此稀缺,茅侃侃、李想等人的成名似乎是注定的,但随之而来的是关注,是机遇,也是无法自控的命运。
他们在极短的时间内一步跃至人生的高光时刻,随后各自闯荡在变幻无常的创业浪潮里,成功有时,困顿有时。没有人能想到,在沉寂很长一段时间后,茅侃侃再一次出现时,人生已遽然跌入谷底。
创业维艰,唯有挺住
茅侃侃曾坦言:84年前后这批创业者没有60、70后老一辈的隐忍和坚韧。他们是练出来的,达到了一定的高度。年龄小的话,眼光、格局都想得不够长远。一定是有很多不一样的,因为沉淀不够。
九死一生的创业战场,天天都有看他起高楼,看他宴宾客,看他楼塌了的故事在上演,成功的多半会被说成传奇,但失败者呢?
创业环境再艰苦,一视同仁。
想想褚时健:51岁家庭美满事业有成;70岁,女儿;71岁,;74岁,保外就医;75岁,承包2000亩荒山创业;84岁,东山再起身家上亿。
他曾说:“我也曾经是年轻人,从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,社会变动很大,很多希望都破灭了。尤其是我40来岁的时候,几乎所有希望都不存在了。当你抱着很大希望的时候,失望很多;当看不到希望之后,希望又好像慢慢看得着一点。”
创业者也一定要把“失败了有勇气从头再来”作为一门必修课。
雷军也曾说一段话:“说实话我觉得创业真不是人干的事,都是阿猫阿狗干的,一个正常人绝对不会选择创业。因为一旦选择创业,就选择了一个无比痛苦的人生,压力、困惑、别人的不理解甚至是看不起,真正能走向成功的只是极少数,绝大部分创业者都成了铺路石。”
雷军的这番话深刻啊,创业就如同一场看不到终点的马拉松,能够坚持到最后,跑到终点的才是赢家。
现在中国的那些可以称之为“赢家”的人们。他们在创业的过程中也都受尽了屈辱与磨难。
马云:失败多次曾抱头痛哭
其实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前,马云曾经多次失败。
马云曾亲口说道:“我上了7年才完成中学,人家只用了5年;我想进重点初中,重点高中都失败了,考大学我失败了3次;然后申请工作我失败了差不多30次,当年高中毕业想在KFC找一份工作,24个人去了,23个人被录取,我是唯一没有被聘用的;我试着去考警察,5个同学去,4个被录取,我又是那个没被录取的;开始阿里巴巴创业时,我见了超过30个投资人,没有一个愿意投给我们。”
为了能撑下去,马云还曾经去义务批发鲜花、手电筒、内衣、袜子等小商品,做起了小买卖。在推广中国黄页的时候,马云被当作骗子,受尽别人的白眼,最穷的时候公司账上只有200块。
但是,马云没有放弃,他面对如此窘境,他都咬牙挺了过来。
王健林:为求人苦等一个晚上
谁能想到,财大业大的王健林竟然曾为贷款吃过闭门羹。
90年代初,万达接了个转手项目,需要2000万的贷款。但不巧当时正值全国“治理整顿”,贷款就更困难了。
为了启动这个项目,王健林一连找了几十家银行都没能成功。有一段时间他九天九夜都没有合眼,第十天早上开会的时候,他“哐当”一声,一头栽到了地上昏迷不醒。
为了拿到贷款,他只能到行长家门口死等。第一次等了一个晚上都没有等到。之后更是连续堵了行长两个多月,一共跑了55次,最终也没拿到贷款。
柳传志:创业之初被骗300万
别看柳传志现在被誉为“企业家教父”,受人尊敬。当初创立联想的时候,他可是吃尽了亏。
在联想刚创立的时候,柳传志只有20万的资本,但是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,就被骗走了14万!
后来联想接了个大单,只需要300万元,就可以大赚一笔。柳传志找到一家公司做担保,让他们把钱汇过去,结果一个礼拜都没有消息。
柳传志当时急得连夜飞到深圳,带着一块板砖,在骗子家蹲守了很长时间,才把这笔钱追讨了回来。据说柳传志因为这个事而被吓得生了毛病,说话前言不搭后语,后来住了3个月的院才缓过来。
除了他们,像负债2.5亿曾想的史玉柱、半夜经常做噩梦哭醒的任正非、蹬三轮走街串巷卖汽水的宗庆后……这样的例子,真的还有很多很多。
看到这里,你还以为创业-成功是轻而易举的吗?
无时无刻的焦虑和压力,是每个创业者的必经之路,也是创业的可贵之处。高压迫使创业者无时不刻与自己抗争,与心中的信念抗争,让我们变成更适应这个市场的人。
“衡量一个人的成功,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,而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。”
所以,中国的年轻企业家们最应该学习的,就是柳传志、马云、王石、任正非这些老司机身上的坚韧。学习他们即便受尽屈辱、举步维艰之时,也能坚守初心的这份坚持。
茅侃侃,望天堂安好。
后记:
这批84年左右出生的创业者,与第一代互联网人相比,他们不止满足于技术上的微创新,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公司的治理结构。
茅侃侃的离开引起了一片非议,天才少年也好,创业失败者也罢,最后都需要时间来盖棺定论,希望茅侃侃以死留下的警示不会被商业洪流过滤掉,而是能够警示后来者,让所有创业者共勉。
因为所有all in的创业者都值得尊重,而不是被调侃,他们无论成功或者失败走过的路都是为我们减少了试错的成本。
在这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战役中,没有谁能独善其身,而围观、嘲笑乃至落井下石并不能解决我们的时代困境,也丝毫无助于时代的进步,唯有宽容,才能让我们更加理性地观察茅侃侃和创业环境。
整理自:知乎、政经说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大洼县打印机价格交流组